作者: 張慧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3-04-07 09:46
中國菏澤網消息(記者 張慧)4月6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關于加強新時代菏澤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出臺新聞發布會,邀請市委組織部、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團市委,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有關負責人,就出臺背景、主要考慮、制定過程以及主要內容作介紹。
據了解,2018年6月《菏澤市人才新政30條》(菏發〔2020〕15號)正式發布實施,成為了我市基礎性、系統性、全面性的人才政策。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積極融入全省“2+N”人才工作格局,落實省委組織部“全省人才政策一盤棋”的要求,緊密圍繞我市“231”產業發展,激發人才推動產業提檔升級引領作用,在對實施的人才政策進行全面調研評估后,本著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我市對政策再次升級,形成了《關于加強新時代菏澤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
我市歷來高度重視人才工作,這次對人才政策進行迭代升級,主要有3點考慮。一是新政策要聚焦人才發展需求,政策支持要更加優化、資金支持要更有實效,聚焦打造一流企業家隊伍、高能級平臺建設等重點工作加大支持、精準發力,財政資金更多地投向關鍵節點。二是新政策要強化人才服務,努力打造人才發展的最佳生態。積極學習深圳等城市先進經驗,開發信息化、便捷化的人才服務平臺,籌建人才主題公園,舉辦人才活動周、人才體驗日等系列活動,不斷豐富人才休閑活動形式,打造菏澤愛才、惜才、敬才的城市名片。三是新政策要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于新時代人才工作新精神、新要求,緊隨時代步伐、動態調整,更好地服務菏澤市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據發布,《關于加強新時代菏澤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主要內容共分八大模塊、30條政策措施。
一是實施產業人才集聚行動。對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科技創新水平國際一流的頂尖人才,提供個性化支持。圍繞“231”產業體系,每年遴選30名左右領軍人才。對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給予50萬—100萬元配套資助,對泰山系列人才,給予30萬元配套資助。對研究能力和水平國內領先,能夠推動相關產業轉型升級的領軍人才,給予50萬元資金支持。對已注冊成立科技型企業的創業人選和有意向帶項目、帶技術、帶資金到我市發展的創業團隊人選,擇優給予30萬元資金支持。對累計獲得2000萬元資金支持以上股權類現金融資的創業人才,給予30萬元資金支持。實施企業家培養計劃,發揮企業家協會作用,打造一支一流的企業家隊伍。打造牡丹系列人才工程,聚焦產業和社會民生事業,遴選一批業績突出的專家學者和行業領域優秀人才。
二是實施青年人才引育行動。優化事業單位引才方式,對取得博士學位、“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央級科研院所、最新一輪學科評估為A-及以上專業的畢業生,擇優引進;對進入省定向選調優選計劃面試范圍的人選,考察合格后,可直接辦理聘用手續;對入圍國際公認的三大世界大學排名體系高校和國際權威機構認證的優秀學科專業的碩士、博士,擇優引進;對不參加體系排名的海外藝術類院校畢業生,對綜合能力突出的擇優引進。對文教衛體等行業、急需緊缺專業、偏遠鄉鎮等引進“雙一流”高校畢業生確有困難的,根據現實需求放寬引進條件。對非放寬條件標準引進的博士、碩士、本科,給予每月2000元、1500元、1000元,連續補貼三年。加大企業引育人才支持力度。對民營企業引進的博士、碩士、本科,市縣兩級最高給予每月6000元、4000元、2000元生活補貼,連續補貼三年;市屬國有企業參照制定補貼條件和標準。在職攻讀研究生取得學位后返回企業工作的,按照學費的50%獎勵給個人。
三是推進實用人才加快成長。實施專業技術人才提升計劃,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人才,經考察可直接辦理聘用手續。支持人才申報高級職稱,按照副高級每人5000元、正高級每人8000元給予獎勵。實施技能人才引育計劃,對獲得國家職業資格一級或由在人社部備案的社會培訓評價組織頒發的技術等級一級職工,給予5000元。實施鄉村振興人才培養計劃,選派醫療、教育人才到鄉鎮衛生院、鄉村中小學掛任副院長、副校長。從高校院所、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遴選一批專業技術人才、科技人才到重點鎮掛任科技副鎮長。
四是打造創新驅動發展引擎。優化重點創新平臺布局,推進“一企一平臺”建設,對新認定的省級、國家級重點創新平臺,給予10萬—200萬元資金支持。打造多元化科創平臺,支持企業在外設立協同創新中心、離岸創新基地、人才飛地等研發機構,聘用人員享受我市全職人才同等待遇。對院士合作協同創新平臺承建單位,給予10萬元資金支持經費補助。推動校城融合發展,將駐菏高校人才納入我市人才政策支持體系。支持返鄉創業平臺建設,建立健全在外人才數據庫和返鄉創業項目庫運行機制,強化服務保障。打造青年創新創業服務平臺,打造青年創新創業基地,青年創新創業聯盟,推出互助式青年創新創業服務清單。打造魯西新區人才集聚節點,爭取更多創新資源落地,探索重大項目人才因素評價前置機制,提高新落地項目人才創新水平。
五是加快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編制管理模式,建立引進高層次人才機動編制“蓄水池”,為高層次人才引進提供機構編制保障。支持事業單位自主引才,進一步落實高校、公立醫院等實行人員控制總量備案管理的公益二類事業單位用人自主權,在人員控制總量內自主安排、執行用人計劃,自主制定引進人才的標準、條件,自主組織人才引進活動,自主聘用人才。發揮企業用人主體作用,簽訂不少于3年勞動協議且每年實際在菏工作半年以上的,視為全職引進;以重大需求為引領,通過市場競爭,有序推進“揭榜掛帥”機制。
六是持續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引導整合放大金融政策資源優勢,推動構建支持人才創業創新的多元投融資體系,持續加大人才金融支持力度,逐步實現“應貸盡貸、應保盡保、應投盡投、應擔盡擔”,為人才企業提供從初創期、成長期到發展壯大期的全周期金融支持。促進社會資本對人才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吸納國內外投資機構來菏投資,對符合條件的投資基金管理機構,自獲利年度起,3年內每年按不超過其凈收入的2%給予獎勵。強化創業擔保貸款保障,對返鄉創業人才給予不低于1.2萬元資金支持補貼。對創業個人提供最高20萬元資金支持貸款,對合伙經營的提供最高60萬元資金支持貸款,對創辦小微企業的提供最高300萬元資金支持貸款。
七是建立健全人才激勵機制。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加大對科研人員激勵力度。完善人才多元激勵機制,國有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發生投入視為當年考核利潤,工資可實行周期制管理,不受當年單位工資總額限制。完善引才獎勵機制,對社會機構和個人,推薦引進國際頂尖人才的給予20萬元資金支持,推薦引進國家級領軍人才或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以上的給予10萬元資金支持,推薦引進省級領軍人才給予5萬元資金支持。對引才成效顯著的海內外招才引智派駐機構,給予最高30萬元資金支持。
八是全面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搭建一體化人才服務平臺,構建“一網一庫一平臺”。打造人才安居服務,碩士、博士購買首套自住用房,給予3萬元資金支持、5萬元資金支持補貼,同時引導開發商對人才購房給予折扣優惠。解決人才后顧之憂,高層次人才子女可享受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綠色通道服務,管理期內全額報銷醫保政策范圍內產生的費用。提升人才服務市場化水平,知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的,提供3年免費辦公場所;新獲評全省人力資源誠信服務的機構,給予2萬元資金支持;對促進行業發展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給予5萬元資金支持。強化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發揮高層次人才智庫作用,切實解決專家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打造人才工作特色品牌,定期表揚表彰一批人才工作先進個人和集體。舉辦人才活動周、人才體驗日等系列活動?;I建人才主題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