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丁明燁 王世會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3-04-12 09:52
農耕歲月,莊戶人家靠天吃飯,對上蒼有著許多的祈盼。天氣干旱不雨,人們便抬盆祈雨;天氣久雨不晴,連陰起來半個月,莊稼受災,人們便扎制“掃天娘”, 期盼它把云彩掃光,把天掃晴,讓田地有個好收成。
俗語說,云彩向南,雨漣漣。到了秋天,如果遇上連陰天,濃云不散,陰雨連綿,有時半個月不見太陽,田野積澇成災,有些莊稼蔫了葉,有的植物開始爛根,莊稼人心急如焚,眼睜睜看著一季的辛勞化為泡影,而束手無策。
用心的婆娘們,便制作用來止雨的“掃天娘”。她們找來紅色的秫秸,剁成許多小段,扎成雞形,再找一個菽子蔑,綁在雞的尾部,然后掛在樹枝上,或晾衣服的鐵條上,風一吹,小雞便團團轉起來,像一個掃云彩的神仙。也有的人家,用紅紙剪成一個手拿掃帚的婦人像,貼在房檐下,口中念叨著:“掃天娘,掃把長,打掃天空不停忙;掃盡陰森森,掃盡雨淋淋,掃得烏云都散去,掃得青天見太陽”,祈請她掃去陰云,讓天空露出溫暖的陽光。
或許是天陰日久雨季已過,或許是人們心理作用,不出三兩天,天色果然放晴了,陽光驅散了云彩,也掃去了鄉親們心頭的陰霾,人們便把成績歸功于“掃天娘”。
一旦雨過天晴,人們不忘把“掃天娘”燒掉,意為送她上天,以便下次祈請。
文/丁明燁 畫/王世會